大沽河流域湿地规划效果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020-12-21 15:41 / 作者:复古传奇 / 分类:游戏新闻摘要:[HT5”K]指出了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总结了湿地的功能,分析了大沽河流域湿地的基本情况和保护规划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HT5”K]湿地;大沽河;规划;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150323
基金项目:青岛大学与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合作支持的学生学术研究“卓越计划”的项目“大沽河湿地的治理与综合保护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谭金宜(1998—),女,山东青岛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HT5”SS]X32
文献标识码:
[JY]文章编号:[HT5”SS]1674994.4(2015)05001003[HK]
1引言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淡水之源,中国湿地蕴含约27万亿t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沼泽湿地像天然的减速器和过滤器,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表1)。
同时,湿地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湿地具有固碳、调节大气成分及局部气候的功能。据研究,湿地吸纳碳的能力超过森林和海洋,单位面积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和海洋的9倍,湿地储存有全球35%的碳。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CO2气体,并放出O2。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调节气候或者局地微气候。
中国地域广阔,湿地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多年来,人们忽视了湿地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十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资源被挤占,甚至被破坏的情况司空见惯。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对湿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对湿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对已被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已成为全民共识,成为发展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
2大沽河湿地概况
大沽河流域覆盖青岛市一半的市域面积,是青岛市重要的水源地。其中大沽河胶州段长415km,河道平均宽度660m。大沽河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种,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大沽河下游胶州段靠近胶州湾入海口,河道开阔,湿地资源尤为丰富。但经济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沿岸人口的快速增长都对大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湿地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近几十年来,大沽河中下游段采挖河砂对河道内湿地破坏十分严重,当地农民在河滩湿地耕种农作物,造成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湿地面积缩小,综合环境质量下降,而排污总量又伴随经济活动的加快发展而快速增加,直接导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资源被污染。大沽河流域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大沽河上游的COD、氨氮主要由农田径流污染引起,大沽河下游的COD、氨氮主要由城镇生活、工业企业引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农业施用化肥农药越来越多,沿岸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沽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不断变差,主要超标项目有硝酸盐氮、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地下水达到三类标准的只占所有监测井的20%,水质为四、五类的水井达到80%左右,地下水水源需展开保护。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大沽河沿岸,甚至影响胶州湾海域和整个青岛地区的生态环境。因而对大沽河流域的保护和空间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保护既有的湿地等自然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3大沽河流域(胶州段)规划
2012年7月,《青岛大沽河流域(胶州段)保护与空间利用规划》发布,该规划将大沽河流域定位为:青岛市的生态绿轴;确保青岛市生态安全的屏障;青岛市重要的水源地;统筹沿岸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根据规划,大沽河流域(胶州段)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城乡建设区三类。生态保护区为生态特别敏感或关系生态区域安全的地区,严格限制开发。大沽河胶州段主要包括堤坝内用地,大沽河入海口、棘洪滩水库(部分),约占滨河规划总用地的7%。生态保育区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本地和下游的用水安全。主要包括滨河沿线现代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发展地区约占胶州段滨河规划区总用地的65%。城市建设区可集中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约占滨河规划区总用地的28%。
按照这个分区来看,大沽河胶州段的湿地大部分位于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内,对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可以说有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它将有利于改进胶州市沿河两岸的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改进整个胶州湾的大环境,使大沽河流域湿地成为青岛名副其实的生态环境缓冲区。
[BT(1]4[ZK(]大沽河流域(胶州段)湿地规划保护的效果分析[ZK)][BT)]
根据《青岛大沽河流域(胶州段)保护与空间利用规划》,近年来青岛和胶州两级政府对大沽河两岸已经实施和即将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对流域内湿地进行了必要的整治和修复,带来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水岸带湿地修复工程
水岸湿地修复带主要栽植芦苇、蒲草、千屈菜、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其中芦苇种植面积为水生植物总面积的80%以上。水生植物主要功能为降解拦水坝内河流污染物,对降低COD含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丰富了沿河景观,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根据2014年8月笔者的现场调研和观测,已初现草茂水清的繁荣景色。
4.2生态岛建设工程
大沽河流域胶州段生态岛大小总数为13个,总面积约127km2。最近几年,结合了采砂残留的沙丘,经过人工整合建设生态岛,岛上种植水生植物为主,点缀旱柳、垂柳等耐湿乔木树种,生态岛周边种植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2014年8月现场调研时,生态岛绿意融融,河水水质优良。优美的环境有助于当地旅游的开发,势必会极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3滩地湿地修复工程
大沽河流域胶州段滨河规划区滩地面积13191hm2,规划退耕还湿面积9234hm2约占70%,目前该项工程正在实施中。据2014年8月的现场观察,大沽河支流覆盖区域的滩地保护尚未系统开展,部分区域还处于原始状态。
4.4护岸修复工程